張先生專業背景是土木工程,但是他對建筑學的貢獻永遠大于他對自身專業的貢獻。他成為建筑學的理論家,對國際建筑學發展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,是我輩建筑人比不上的,包括我自己。出版的許多著作都具有極強的思想性、理論性、超前性和針對性,因而具有現實的指導性。他對促進我國建筑與世界接軌作出了卓越貢獻,國際建筑師協會(UIA)第20次國際會議即北京會議能在北京順利召開,並成功發表了引領建筑未來的《北京憲章》,都有我們張先生的巨大功勞。去年出版的《20世紀 世界建筑精品 1000》一套10本巨著張先生就是中外二個主編之一,並親自翻譯,其工作量可想而知,這就是一個例證。這套巨著還送給我們一套,乘此機會再次當面表示衷心的感謝!
我與張先生也是有緣的,像我與許總一樣,也是校友,也曾在同一學府學習工作。張先生大學在美國MIT學習,1951年在MIT畢業回國工作。30年后,1981年我作為訪問學者去了MIT ,學習工作一年。所以我們也可說是校友。特別是我在MIT結識了 《SAR》理論的創立者哈布瑞肯教授,接受了他的理論,回國后,為適應我國住房制度將要改革的社會需要,我應用SAR理論結合我國國情進行支撐體住宅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,並在無錫建成了一個組團的試驗住宅,建成后首先就得到部和學會領導的認同、支持和鼓勵,安排我參加北京的中法社會住宅研討會,中國建筑學會廣州年會,向國內外學術界推介,建設部住宅局和全國住宅設計網特發給獎勵,獲建設部首屆住宅優秀設計創作奨。后又推薦紿聯合國人居中心 ,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榮譽獎,又發給個人創新之星獎,又推薦給印度建筑學會,在印度建筑學報發表。這些都與張先生的支持分不開的。
張局和許總不僅在事業上是我們的引領者,而且在人生的路上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今天你們九十華誕,我要跟著你們,向你們學習,一道共享遐齡,壽滿天年。
鮑家聲
2021.04.24
T:010-64652580/81/82/83
E:jianxue@jxaedi.com
T:010-64652580/81/82/83
E:beijing1@jxaedi.com
T:010-88367227/28/29
E:beijing3@jxaedi.com
T:025-86816101
F:025-86816110
E:jiangsu@jxaedi.com
T:021-62093987
E:shanghai@jxaedi.com
T:020-81215790 13631345605
E:guangdong@jxaedi.com
T:0755-26434516/26
F:0755-26433522
E:shenzhen@jxaedi.com
T:022-23593436
F:022-23593436
E:tianjin@jxaedi.com
T:0571-87858428
F:0571-87858428
E:hangzhou@jxaedi.com